2006.01.18  中國時報

顛覆大師李安

殷惠敏

    對一個認真的導演來說,要走藝術電影還是商業電影的路是一個困難的抉擇。藝術電影探索人生哲理或挖掘靈魂,作品往往叫好不叫座,商業電影從俗從眾,琳琅滿目卻失之淺薄。像李安這樣能夠拍出扣人心弦,既有藝術深度而又賣座的電影,實在很不簡單。這是我對他的新作「斷背山」的觀感。

    許多人都稱讚李安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擅長處理華人在中西文化交集情境中的心理狀態。他的成名作「推手」就是這種心理變化的細膩描寫。但文化薰陶的說法相當籠統,好像有什麼潛移默化的無形力量在那裡支配。我倒覺得李安處理題材的一貫手法是顛覆。這又和他自身的生活經驗有關。

    早年在台灣,父親是中學校長,望子成龍的傳統軌道絕非影劇,李安卻立志於影劇,這是對傳統的顛覆,對父權的顛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拿到紐約大學電影碩士後,嘗到了顛覆的苦果。有六年的時間他落魄失業,在家孵豆芽,生計全靠老婆在外工作支撐。這段時期,他做飯洗衣帶小孩換尿布,變成了典型的住家男人。這又是對「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傳統的顛覆。李安從顛覆中透視親情,透視父子關係夫妻關係男女關係,成為他日後處理電影題材的養料。「喜宴」中的古板父親角色,「飲食男女」中那個在家中既下廚又洗衣的大飯店頂級廚師,都有李安自己成長和生活經驗的影子。任何住家男人見到電影裡的大廚師抱著一團糾結不清的女人絲襪內褲,應該都會莞爾。

    「喜宴」是對傳統「男女」婚姻的顛覆。思想保守的父母從台灣到美國主持兒子的終身大事,但兒子的愛人其實是個白種男子。一場遷就親情而演出的喜宴假戲落幕後,保守的父母也終於搞通思想,默然接受了真正的新「媳婦」。「飲食男女」裡的老廚師,原來給安排的續弦物件是個年齡相近的煙槍寡婦,自己愛上的卻是寡婦的女兒,真相攤出後,寡婦當場昏倒,女兒欣然同意,顛覆帶來意外的驚喜。

    可是顛覆也可能令人驚悚。李安後來執導的一部影片「冰風暴」,刻畫了七十年代美國性開放風潮下家庭倫理崩潰的悲劇。在放縱情欲交換配偶的舒適中產階級生活表像背後,是心靈的空虛與迷惘。如果說,六十年代美國的性革命是對過去的保守貞操觀念的顛覆,則「冰風暴」是顛覆的顛覆。無論是驚喜或驚悚,顛覆的手法製造的跌宕效果,增加了劇情的張力,引人共鳴。

    現在「斷背山」這部小成本作品,顛覆的野心更大。六十年代初,在保守的美國中西部懷俄明州--美國人所謂的傳統文化「核心地帶」,兩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牧場男工,高中輟學的窮困鄉下孩子,因彼此吸引愛慕而墜入情網,無法自拔。這場同性戀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自然沒有出路,也不可能有圓滿結局。此後二十年,他們各自結婚生子,在不同的地方過著不同的生活。只有偶爾相約回到斷背山釣魚重聚,才能重溫舊情。然而,回首已是百年身。在社會壓力下心理的孤獨與失望,表面維持的婚姻也讓妻子內心感到空虛痛苦。最後,戀人意外死亡,生者來到其父母農場要把骨灰攜回斷背山,出現了至情感人的一幕。

    李安以細膩的手法處理一個單純的故事情節。在我這個電影門外漢看來,「斷背山」毫不誇張,沒有任何政治說辭,幾乎紋風不動,卻產生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扣人心弦的訊息是同性戀情同樣出於人性,具有本然的、與生俱來的不變特質,並非某種異常行為。

    同性戀能產生在美國東西兩岸的大城市,也同樣能出現在中西部的「核心地帶」。這從根本上顛覆了近年美國基督教基本教義派關於婚姻與傳統價值的論說。不但暗示這種保守價值觀的橫暴偽善,同時也顛覆了以往由美國著名史家弗列德裡克.特納的「邊疆理論」所堆砌起來的「西部」神話。在粗獷的個人主義雄性中心的表像下,也有溫柔婉約的同性戀情。在美國開拓史上男多女少的艱苦環境裡,同性戀的現象其實很普遍,只是被保守的基本教義派視為禁忌罷了。

    從「喜宴」到「斷背山」,李安的導演潛力似乎無窮。在處理同性戀的題材上,當今的美國導演中幾乎是無人能出其右的。用紐約法拉盛「東王朝」的一句廣告詞來說:李安,「點止咁簡單!」(作者為旅美文化評論者)

    http://news.chinatime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sp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